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并明确要求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进入新时代,弘扬家庭美德,既是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又是引领社会新风尚的责任担当。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建设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新时代弘扬家庭美德的新内涵、新要求,确保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成为须臾不忘的“必须课”。
深刻领会家庭建设的价值意蕴
有什么样的认识层次,就有什么样的行动作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着眼于国家民族社会发展、党风廉政建设、核心价值引领等重大议题,提出一系列关于家庭建设的新判断、新观点、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家庭建设的时代价值,为加强领导干部家庭美德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遵循。
家庭建设是推动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这一论述以宽广的视野,把家庭建设和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紧密结合起来,赋予家庭建设以更加恢宏、更为深刻的时代内涵。加强领导干部家庭建设,要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领悟背后的家国情怀、群众感情、人民立场,切实增强弘扬家庭美德的责任感、使命感。
家庭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他还用“莫用三爷,废职亡家”等典故,告诫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对此保持高度警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把家庭建设作为重要切入点,以弘扬家庭美德为抓手筑起抵御贪腐的“防火墙”、树起清正廉洁的“风向标”。
家庭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家庭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价值观的传播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将家庭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强调家庭美德的文化承载和价值引领功能。他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客观上要求发挥好领导干部在弘扬家庭美德、传承优秀文化中的表率者、先行军作用,让这一弥足珍贵的“文化基因”绵延永续。
把握新时代家庭美德的内涵要求
每个中国人对家的感情是朴素的,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更是一脉相承。自古以来,“有德”是对官员群体的特殊要求,形成了良好的“官德”传统。进入新时代,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更应明确家庭美德的新内容、新要求。
重家庭,涵养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华文化历来尊奉家国同构的理念,把“小家”和“大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展现出厚重的家国情怀。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反过来,只有家庭这个“细胞”好了,社会才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领导干部注重家庭,就是要继承发扬优秀的家文化,坚守这份家国情怀,认识并发挥好家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重家教,突出道德品行。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众所周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成员的人生历程中,所在家庭具有根本、持续而又深刻地影响。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在子女成长中埋下最初的种子,将影响其一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深深的家庭教育烙印。领导干部作为弘扬家庭美德的表率者,要更加注重对家庭成员的品德教育,既要有温情,更要严约束。
重家风,做到勤廉齐家。家风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文化风格,体现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事实反复证明,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领导干部培育好家风,要突出“勤”“廉”二字,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要做到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培育良好家风,教育督促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走正道”。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带动社会风气的整体向好。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领导干部在弘扬家庭美德中带好头、作表率,必须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引领规范作用,营造形成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大气候”。
领导干部家庭美德建设属于道德建设范畴,也应注意遵循道德发展规律,探索运用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实现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效果,从而推动形成“关键少数”先行示范的“头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