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国内发展,论天下大势。4月27日,在连续三天的国内考察调研后,习近平总书记不顾疲劳,又立即投入一场世界瞩目的重要外事活动——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非正式会晤。
经中印双方商定,两国领导人于4月27日至28日在武汉市举行非正式会晤。双方将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围绕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战略沟通,并就中印关系未来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对于这次重要会晤,国际社会予以高度关注,反应积极。
这次会晤之所以安排在武汉,不仅因为它是中国中部第一大城市,与印度地方邦交往日益密切,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同时也考虑到莫迪到访过北京、广州、西安、杭州、厦门等中国城市,但未到访过中部。
27日下午,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的首站是湖北省博物馆。习近平在这里会见莫迪并共同参观了精品文物展。
习近平欢迎莫迪到访武汉。他指出,我们两个伟大的国家开展伟大的合作,能够产生世界影响。希望我同总理先生在这里的会晤能够掀开中印关系新篇章。
事实证明,推动中印关系发展,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至关重要。近年来,习近平和莫迪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频繁互动,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等多边场合多次会面,建立了良好工作关系,形成很多重要共识。其中,2014年习近平访印和2015年莫迪访华时开展的“家乡外交”,为世人所熟知。
展望未来,习近平会见时对莫迪说,我们要从战略上把握中印关系大局,确保两国关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使我们两国的友好关系不断加强,使之像长江和恒河一样奔流不息,永远向前。”
共同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精品文物展时,习近平和莫迪一同欣赏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特别是荆楚文化,并就加强中印两个文明古国交流互鉴、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和对话交换意见。
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而湖北省博物馆则被誉为荆楚文化的渊薮殿堂,馆藏文物丰富。其中,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出土的曾侯乙文物最具代表性,曾侯乙编钟等被称为“镇馆之宝”。
对于中印两大文明古国而言,两国交流源远流长,有文字可考的交往史长达2000多年。如何在新形势下让两国文明互鉴焕发勃勃生机?习近平给出了答案。
习近平指出,中印都是有着璀璨历史文化的国家,两国文化有许多相通之处,中印两国应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交流,共同致力于东方文明复兴,共同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
汲取中印文明“和”的养分
昨日,《人民日报》第03版刊发了文章《汲取中印文明“和”的养分》(钟声)。
全文如下:
国与国交往,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彼此,以什么样的思维解决问题
4月27日至28日,中印关系开启“武汉时间”。习近平主席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两国领导人将围绕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战略沟通,并就中印关系未来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为中印关系发展把握大方向、树立新目标,引领中印合作开创新局面。
“为何在武汉?”两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的消息一经传开,这一问题便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深厚历史底蕴”是武汉成为会晤地点的考虑因素之一。近千年来,武汉以九省通衢之天时地利,与长江文明相伴相生。历史悠久的黄鹤楼,引得众多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在此留下足迹、手迹和事迹;坐拥20万件文物的湖北省博物馆记录着2000多年前瑰丽绚烂的楚文化,还曾在2014年以“印度的世界”为题举办特展,将异彩纷呈的印度文明带到中国观众面前。
回顾习近平主席同莫迪总理会晤的历史,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是一大亮点。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第一站来到印度古吉拉特邦,莫迪总理陪同习近平主席共同探寻中国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足迹,习近平主席将电影纪录片《玄奘之路》作为国礼赠与莫迪总理;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古城西安同莫迪总理举行正式会见后,两国领导人共赴西安大慈恩寺参观,在庄严宝寺共话中印友好历史。“回顾中印两大文明交流互鉴、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就是要推动两国友好交流,为中印关系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习近平主席道出了中印两国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刻意义。
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谱写了一段又一段打动人心的故事,树立了世界跨文化对话的楷模。玄奘西行取经,播撒中印两国人民千年的友谊之种;中国航海家郑和七次远航、六抵印度,带去中国的友邦之谊。1937年,印度国际大学建立中国学院,印度诗人泰戈尔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和印度接壤千里,通道不计其数。这些通道不是战骑和机枪开发出来的,而是和平的使者,往来不绝,一步一步踏出来的。”如今,中印作为全球仅有的两个10亿以上人口级别的大国都在加速发展,两大文明古国都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印两大文明携手有了更为深厚的基础,对亚洲乃至世界都具有深远意义。
国与国交往,矛盾分歧在所难免,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彼此,以什么样的思维解决问题。中印文明都将“和”视作天下之大道。中华民族主张的“天下大同”与印度人民追求的“世界一家”殊途同归,中华民族推崇的“兼爱”理念同印度人民倡导的“不害”理念息息相通。从中印文明中汲取“和”的养分,无疑对当前中印两国增强互信、携手前行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维引导。
60多年前,毛泽东主席在长江边极目楚天,写下“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名句,彰显“闲庭信步”背后的信心和定力。如今,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期,中印两国领导人相聚江城,交心对表、共商大计。观察这一重要时刻,人们感悟到的,仍然是满满的信心和定力。
中印两国领导人会面
为何选择在博物馆进行?
中印两国领导人会面,为什么会选择在湖北省博物馆进行?这个博物馆有什么旷世珍品?
习近平主席与莫迪总理在举行会谈之前,首先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内的“曾侯乙展览”。说起这个“曾侯乙”,对稍有文物知识的人来说,绝对是如雷贯耳的一个名词。它来自1978年我国湖北省随州市的一次十分重大的考古发现。两国领导人参观的“曾侯乙展览”,所有历史文物都是在那次考古活动中出土的,例如2400多年前的一组编钟,数百件精美的青铜器……
武大教授讲解省博精品文物展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导张昌平教授现场为两国领导人进行讲解。
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个带钩上,有比较抽象的大象形象,小眼睛大鼻子。张昌平正准备介绍的时候,习主席说道“这不也是大象么?”习主席向莫迪介绍,这是中国古代人系腰带的,莫迪立马听懂了,并拍了下自己的腰示意。
张昌平说,大象之所以能够引起莫迪总理的关注,是因为大象在古印度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在越王勾践剑展柜前,张昌平介绍,越国就是现在的浙江省。习主席接过话来说,“这就是你去过的杭州(G20峰会)”。莫迪立马点头示意。
习近平和莫迪同敲编钟
湖北省歌剧舞剧院舞剧团团长、国家一级编导汪斌介绍,此次亮相的编钟礼乐《凤舞楚天》,是根据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的大型古典乐舞《编钟乐舞》重新提炼创作而成的。节目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时长5分钟的新节目《迎宾》和时长2分钟的编钟乐器表演《送客》,共有48位演职人员参与演出。
“演出采用乐舞结合的艺术形式,舞台上既有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建鼓等数十件古乐器仿制品同台演奏,还加入了二胡、笙、笛子等现代民乐器的演奏,并融合了凤舞和长袖等舞蹈的演绎,展现楚风楚韵。”
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编钟国乐团打击乐声部部长、编钟演奏员龚凌告诉记者,当时表演完毕后,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一起来到编钟前,“习主席饶有兴趣地问我编钟怎么敲,我就示范了一下击打的部位。然后习主席就对莫迪说,您来试一下?”龚凌将手中的钟槌交给了莫迪总理,请他试击编钟。
“编钟有13口,莫迪总理非常高兴地敲了几下。习近平主席说,我也来试一下。他拿起钟槌,依次敲了四五下。听着编钟发出的声音,习近平说,编钟声音低沉浑厚、非常动听。”
最后,习近平、莫迪和全体演职人员合影留念,告别的时候还特意向演员们致意,“谢谢大家,辛苦了!” 让演职人员们激动万分,《凤舞楚天》的指挥周雯说,为了此次演出,演员们排练了两个多月,“大家今天的状态非常好,整个演奏出来的声音非常漂亮!”
“国之重器”编钟
三次出现在重大外交场合
2016年1月2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埃及总统塞西在古老的卢克索神庙广场共同出席中埃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暨2016中埃文化年开幕式。当晚的开幕式主题为“两个伟大文明的对话”,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编钟国乐团呈献的编钟礼乐《金石和鸣》,在演出的序幕亮相。有2400多年历史的编钟,与有3400多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石柱“金石和鸣”,成为“两个伟大文明的对话”这一主题的最佳诠释,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2017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赴汉堡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当地时间7月5日晚,湖北歌剧舞剧院的大型古典乐舞《编钟乐舞》在柏林作为G20峰会“感知中国·德国行”系列文化活动亮相,荆楚文化的灿烂光芒让演出现场一片沸腾,演员们先后六次谢幕,观众们依旧不愿离去。
湖北省歌剧舞剧院院长卢向荣说:“编钟不仅仅属于湖北,2000多年前的乐器在今天还能产生这么大的震撼,征服全世界的观众,正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生生不息的象征。”
今天(28日),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还将继续,让我们期待两国领导人在武汉达成新的重要共识,引领中印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